【2020·指尖城市】记者手记: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
智慧城市建设擦亮幸福底色
小细节折射大格局,小切口连接大民生。10月29日,为期9天的“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圆满结束,记者跟随采访团先后到达杭州、乌镇、芜湖、合肥、天津五地,探寻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成果。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深刻感受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有找准交通、医疗、基层治理中的“小切口”,才能解决和人民息息相关的“大诉求”,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不断增强。
城市大脑近年来渐成热词,关于其成果落地以及在民生领域的应用也贯穿于此次采访路线的始终。作为城市信息模型和平台型人工智能中枢,其核心是利用实时全量的城市数据资源全局优化城市公共资源,即时修正城市运行缺陷,实现城市治理模式、城市服务模式、和城市产业发展的突破。
数字治堵实现“刮骨疗毒”
交通拥堵作为“城市病”的沉疴痼疾,并非“疾在腠理”,而是已“深入骨髓”。过去,城市管理者们只知道机动车的保有量,但并不知道路上到底跑了多少辆车。限购机动车并非缓堵良药,智慧治堵方能“刮骨疗毒”,关键是要实时掌握道路运行情况,准确判断交通拥堵症结,精准施策制定改善方案。
杭州以交通治堵为切入口,在全国率先建设城市大脑,成为第一个数清楚每时每刻有多少车在路上跑的城市。杭州机动车保有量约300万辆。摸清在途量后才发现,即便是在高峰期,在途量也只是30万辆。解决30万辆车所需的资源,与解决300万辆完全不同。
由此可见,城市大脑首先是用数据来发现你现在根本不知道的问题,再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杭州城市大脑不仅能全天候实时监测交通流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等城市交通指标,还能融合多方数据资源,通过自动比对、监测路况来发现堵情并发出预警,供决策指挥人员实时掌握路况,精准施策治理交通堵点。
交通顺畅、便捷出行,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源泉。为解决早晚高峰交通拥堵的状况,天津泰达街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通过交通信号智能管控平台,设置被控制主流车辆到达每个路口时信号灯点亮的时间差,以保证车辆从第一个绿灯开始只要按规定平均速度行驶,此后遇到的所有信号灯基本全是绿灯,打造了一条畅通无阻的“绿波带”。
大数据,必须被活用起来,使其变热,赋予其生命,才能产生持续价值。看似冰冷的数字,一旦和生活相融,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温暖价值。数字治堵,深入百姓之间解决民生事、关切事就是最好的体现。
智慧医疗打破“信息孤岛”
出示绿码进小区、去医院就诊、逛商场、入住酒店……一场疫情让“健康码”成了最大的“黑马”,成为全国200多个城市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但是,到了杭州才知道,数字化防疫先行、健康码走向全国,这背后是大数据赋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在这里,“杭州健康码”功能再次升级,市民实现“一码就医”,无需再携带医保卡即可完成就诊缴费。
城市大脑如果要在民生领域发挥实效,需要全社会的数据互通,数字化的全面协同,跨部门的流程再造,才能实现数据全面融合和有效利用。杭州11家市属医院实行的“舒心就医”机制便是城市大脑的又一落地成果,这源于城市大脑中枢交互,卫健系统和医保系统、发改系统信息的互联互通。
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杭州11家市属医院推出“舒心就医”这一惠民机制,“先看病、后付费”,看病就医不用重复排队,就诊结束回家后可用手机支付,实施医后“最多付一次”。为患者平均缩短1个小时以上的就诊时间,实现了指尖上的便捷,构建相互信任,促进了医患和谐。
杭州市第一人民院与城市大脑共享资源数据,打破医院和周边商场之间的泊位“孤岛”,通过空位导航实现“抬头见泊位”,结合“先离场后付费”解决了交通堵点,更解决了市民看病停车难的痛点。
互联网的发展是先“联”,再“互”,最终成“网”。在整个网络中,无论人、个人电脑或是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还是一盒药,都不再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互联网医院开通在线诊疗服务,患者除了可在线进行预约挂号、远程诊疗、咨询服务,还可享受在线问诊、医保实时结算、药品快递到家、用药指导、预约检查、智能影像、检查结果线上查看、慢病随访等服务。
互联网医院破除时间、空间局限,助力老百姓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不耽误”的便捷就诊体验。对于人们普遍关注的常见病、慢性病,可转移到互联网医院咨询就诊,大大节省了线下医疗资源。可以预见,随着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物联网等新基建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医院会迅速进入日常生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健康需求,让生活更加健康美好。
信息化管理触达百姓生活末梢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在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背景下,社区如何治理和发展,基层社区治理体系如何构建,是一个亟待破解的新课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者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千头万绪,通过他们的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发挥着落实方针政策、共谋百姓福祉的关键作用。
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道谊城公寓社区发挥“津治通”APP平台问题上报功能,线上“吹哨”,线下“报到”,通过数字化管理精准触达百姓生活末梢。网格员带个手机,就能到社区入户巡查,出现突发问题可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处置事项更高效。平台人房数据库的建立让查找住户信息更方便,记录民情日志更快捷,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实现对人员风险、事件风险研判预判。安徽芜湖鸠江区湾里街道华强社区运用芜湖市基层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在线“一站式”服务,将办事大厅“搬”到居民身边,让居民不用再来回奔波。
当你老了,谁来养老?养老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话题。怎样才能老有所依、老有所安。天津市宁园街道基于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探索出智慧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社区重点关照老人的具体住址、身份信息和健康状况一目了然,方便网格员随时走访。如遇紧急情况,老人只要按下平台一键双向呼叫设备的“SOS”键,就可进行告警以便网格员和家属及时救助。老人家中还会安装远红外探测设备,一旦12小时无活动迹象,系统会自动报警,网格员将第一时间赶到。安徽合肥天鹅湖社区引入“高龄老人看护”系统,与当地民政等部门数据打通,同时为老人家庭安装智能猫眼,有效保障社区内的每一位高龄老人安全。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一定程度上可治理日趋严重的“城市病”,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智慧城市并非千篇一律,每个城市都有各自不同的痛点,智慧城市的建设应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只有遵循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期待,以民生为重,让广大群众能在吃穿住行等细微之处,享受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才能擦亮城市的幸福底色。